關於項目
香港蚊患問題
我們計劃要解決什麼問題?
從前,香港大部分蚊媒疾病都是輸入性個案。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增加了香港患登革熱、瘧疾和日本腦炎在香港出現的風險。蚊媒疾病(例如登革熱、寨卡病毒和瘧疾等)的出現可能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即使在發達地區也是如此。
更高的溫度會促使攜帶疾病的伊蚊繁殖,從而導致更快的生長和更長的存活期,也會縮短登革熱的潛伏期。
最近幾年,香港出現更多破紀錄的高溫,連同輸入和本地登革熱病例的增加,預計會給本地的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

如何應付
蚊子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可透過部署捕捉器,並對捕獲的蚊子種類進行採樣,通過化學方法或減少蚊子潛在棲息地來加強監測和控制蚊子。 (被動且緩慢)
在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只會監測登革熱病媒伊丁蚊,並每 2 至 4 週報告香港特定地區的蚊子誘捕器指數。對於這種緩慢的防控措施,市民更需要一個能覆蓋全香港,有關登革熱及蚊患數據的實時監測系統至關重要。它為公眾提供有關高風險地區的最新信息,並改進食環署和其他政府部門跟據地點的決策和規劃。
項目背景
以地理人工智能系統(GeoAI) ,預測及解決香港的蚊媒疾病問題

項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環境衛生署支持,並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ITF)的合作研究計劃資助。
目標在香港創建一個能實時監察和預測蚊子的解決方案,以加強對蚊子的監測。透過即時的互動地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讓市民注意到蚊患嚴重的黑點。
該系統將使用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算法等尖端科技,根據地理位置監測、應付和預測香港蚊媒疾病的發生。
項目以提高蚊媒疾病監測的有效性,從而通過社區及市民參與,促進更好的疾病管理為最終目標。
更多資訊我們的目標

01
實時
為香港開發一個精密的蚊子實時監測系統

02
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
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地埋訊息系統,地理專屬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在香港設立不同監測地點、應對和預測蚊媒疾病。


03
大數據
為縮短食環署報告蚊患的時間,項目將提升大數據收集的能力,並優化傳統的蚊蟲監測方法,更準確地預測疾病流行地區。

04
以社區為基礎
提高蚊媒疾的病監測效率,改善以社區為基礎的疾病管理。
實時
為香港開發一個精密的蚊子實時監測系統
項目成員
王沛欣教授
嶺南大學
黃文亮教授
嶺南大學
李鈞揚博士
嶺南大學
何榮博士
嶺南大學
張沛強先生
勞氏環保控股有限公司
曾志誠先生
捷寶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周漢輝先生
捷寶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梁百明先生
項目經理(硬件)
黃嘉俊先生
項目經理(軟件)
蔡文慧小姐
研究主任
梁思林先生
研究主任
李旻皓先生
研究主任
吳俊軒先生
研究主任
張林菲小姐
研究主任
